一切的開始,都是一些在我們生活週邊的故事。
許多天後,當我們想了解這份提案到底得到多少評價,需不需要進一步修改時,對方只無奈地回答:「呈上去給主管了,但是他沒有回應。」
這樣的情況,其實在不同的場合,不同的單位都有可能會發生。
然而,當我們透視主管心中的想法時,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。
主管們在想什麼?
當一紙計劃、一份提案、一個想法,需要主管們作出裁決,然而,他們沒有足夠的訊息或證據來做決定。
於是,不能立刻同意,因為他們不敢。
但是,也不能立刻否定,因為底下的意見與提案好像也頗有道理。
接下來就是有趣的所在了,許多主管開始採取了一種態度:拖延。
「拖延」是一門領導藝術。
在中國這麼長以來的朝議制度下,「拖延」可以說是官場上的常態。
當一個臣子提出一個議案,有人贊成,有人反對,皇上不能當下立刻決定時,該怎麼做?拖!
當手握重權的大臣提出一個議案,皇上不想贊成,但也不敢反對時,該怎麼做?還是拖!
拖,並不是不好;但是長拖不決,負面效果就出現了。
問題始終沒有解決,部屬積極不再,官僚氣息瀰漫而生。
郭台鉻董事長有一個「四如果說」,裡面就提到:如果你經常把「再看看」、「再研究」掛在嘴邊,那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人。
「拖延術」可以是一個手段,但請不要變成一個習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